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
(相关资料图)
通讯员吴寒露 吴克艳 张敏
云梦的吴先生近日遭遇了一桩烦心事,总是感觉肚子不舒服,却查不出病因。4月20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孝感市中心医院了解到,吴先生患的是躯体化障碍,经过治疗,吴先生已经康复。
吴先生一家给医院送来锦旗 通讯员供图
近两年以来,吴先生每晚都会感觉肚子不舒服,必须在坐便器上蹲上一会才能缓解,每晚都要反复五到六次。“其实也没有大便可排,但是不去蹲一会,就浑身不舒服。”
久而久之,吴先生被这种情况折磨得夜不能寐,精神萎靡。老伴也是一肚子苦水,却无可奈何。吴先生开始四处求医,但没查出问题,也没法解决问题。几经辗转,吴先生来到孝感市中心医院,接受了神经内科教授王丽的面诊。经过对患者系统的检查,很快确诊吴先生患有躯体化障碍。
有了诊断后,王教授结合患者焦虑、严重睡眠障碍、早醒等问题,带领其专业团队对症用药。通过针对性用药,患者服药一天后就感觉症状得到缓解,第三天就感觉自己完全好了。
什么是躯体化障碍?它的病因是什么呢?王丽教授介绍,躯体化障碍是一种精神心理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躯体化障碍不仅是心理上的问题,而且存在神经生物学因子的病理生理改变。目前认为,躯体化障碍主要与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缺乏,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异常有关。正是这些相关物质的紊乱,而产生了一系列临床症状,特征为患者长时间担心或坚信自己得了某种躯体疾病,这类患者会反复强调自身的身体出现了各种不舒服,感到焦虑并不断就医、检查,对于无异常的检查结果或医生告知其没有身体疾病,表示怀疑。即使患者真实存在某些身体疾病,但这类疾病远不能导致患者描述的身体症状和严重程度,患者的这种主观疼痛和焦虑感,会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等。
“资料表明,在非精神专科综合医院门诊中,就诊者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总发生率在40%左右,其中大多为躯体化障碍,可见这类病例不在少数。”王丽介绍,躯体化障碍的病因主要有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学因素两个方面。患者敏感、多疑、固执、自我中心、自怜、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分关注等性格特点,可能导致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生,过分关注身体感觉,将其夸大,并被这些不适所困扰。该病的患者对自己身体的感受要比一般人敏感,他们对身体痛觉的忍耐较低,此外,患者受错误观念的影响,比如一些疾病不恰当的宣传、亲友死于某种严重的疾病以及周围人群不恰当的解释、安抚等,都可能产生对自我症状的怀疑,形成躯体症状障碍。
而生物学因素则是该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可受遗传、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亲属患病的风险比较高,20%左右的女性患者一级亲属中患有躯体症状障碍。
躯体化障碍有哪些典型症状?王丽介绍,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一种神经症,以多种躯体化症状为突出表现,常见症状有失眠乏力、头晕头胀、胸闷气短、心悸、心口不适、腹胀、腰酸背痛,以及其他不固定部位的疼痛等。焦虑、抑郁情绪或被掩盖,或因对心理疾病的不了解而被忽略。就诊者即使确实存在某种躯体病变,但往往不能解释其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以及其痛苦与优势观念。
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躯体不适症状,各种性质都可能出现,如疼痛、麻木、烧灼感、功能不良等,可表现在神经、消化、泌尿、心血管等各个系统。
在此基础上,患者表现对躯体症状的过度担心与过度关注,日常生活也受到影响,严重者生活变成以看病为中心,甚至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等。
躯体化障碍该如何治疗?王丽介绍,根据患者描述的身体不适症状,需要进行相关的医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疾病,只有排除了这些原因,才能进一步确诊该病。该病治疗以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以加用小剂量的、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药物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病情越重,疗程应越长。重症患者急性期治疗6周至8周,维持期治疗12周至16周,巩固期治疗16周至24周或更长,轻、中度则可酌情缩短疗程。不能间断用药,最后停药时一定要逐步减量、逐渐停用,不能骤停,以防复发。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关键词: